
各界人士探討餐飲產業發展新路徑
10月14日,“刺桐食談”第六期美食沙龍在泉州華光職業學院舉行。本次沙龍以“產教融合·食育未來”為核心主題,由泉州市申創世界美食之都辦公室指導,泉州市商務局主辦,匯聚政府部門、院校專家、餐飲業界代表共話美食教育創新,為泉州夯實餐飲產業人才與文化根基。
直面產業痛點
400億元市場呼喚“文化+技能”人才
泉州餐飲業年產值已突破400億元,但當前美食教育普遍存在“重廚藝、輕文化”的傾向。
面對如何破局,提升人才與產業的雙向賦能,與會各界人士建議,泉州美食教育急需突破“技藝堆砌”的局限,培養能解讀飲食文化內涵、講好泉州美食故事的復合型人才。
當天,泉州市申創世界美食之都辦公室執行副主任、文史人才組組長何奕斌分享了“美食教育對泉州產業升級與文化傳承”的戰略意義。他認為,泉州市餐飲烹飪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不只是一個人才培訓平臺,更應成為一個泉州飲食文化的研究中心。
值得肯定的是,當前包括華光職業學院在內的多所教育機構不斷提升對餐飲界人才的培養力度。以華光職業學院為例,該校餐飲烹飪產業學院自今年3月揭牌以來,實踐推動“行校協同”模式吸引全國100余名學子就讀,為產業輸送“懂技術、有文化”的新生力量。該校創始人吳其萃介紹,將肩負地方政府的信任與支持,立志打造“閩菜黃埔軍校”,通過產教融合模式,為本土餐飲業輸送兼具技藝與匠心的專業人才,助力“舌尖上的泉州”走向世界。
凝聚三方合力 共建產教融合共同體
當天,政府、院校、企業代表圍繞“如何構建長效產教融合機制”展開深度對話,達成多項共識。
泉州市人社局副局長鄭強提出,需推動職業技能培訓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將飲食文化課程納入廚師職業技能評價體系;華僑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汪京強建議,建立“泉州飲食文化研究中心”,整合院校學術資源與企業實踐經驗,系統梳理泉州菜系的歷史淵源與文化特質。
餐飲界人士提出的需求更具針對性。綠島集團人力資源總監程子貴直言,企業不僅需要“會做菜”的廚師,更需要能結合節慶、地域文化設計特色菜品的創意人才。泉州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會長劉樹文倡議,由行業協會牽頭,搭建“企業訂單+院校培養”的合作平臺,實現人才“無縫就業”。“產教融合的意義遠不只是‘讓學生去實習’那么簡單,而是一種系統性、生態化的深度融合,形成一個共生共長、優勢互補的生態系統,其目標是培養符合產業當前及未來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同時推動產業技術創新和升級。”元老級注冊中國烹飪大師程振芳的分享引發共鳴。“美食教育要讓學生知道‘為何而做’。”程振芳說,需通過“師帶徒”“技藝展演”等方式,讓年輕從業者理解泉州菜背后的文化基因。
活動中,各方共同倡議成立“泉州市餐飲烹飪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該共同體不僅將成為人才培訓平臺,更將成為泉州飲食文化研究與傳播的核心載體——計劃圍繞“鄉村飲食風俗調研”“海絲飲食文化交流”等課題,推動泉州美食教育從“技能傳授”向“文化傳承”升級。
泉州追尋的不只是舌尖上的滋味,更是通過共同的食物記憶,確認泉州人的文化歸屬。本次沙龍的舉辦,標志著泉州美食教育邁入“產教深度融合、文化賦能產業”的新階段,為餐飲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