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印發《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二批)》,我市西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經驗做法入選。
在提升人居環境方面,泉州市西街歷史文化街區創新技術手段,破解狹窄街巷基礎設施改造難題——采用“管線立排法”,把雨水管和污水管、電力管道和電信管道分別立排敷設,減少管道橫向占用空間;創新“井中井”“蓋中蓋”做法,在雨水溝檢查井內設置污水檢查井,共用一處檢修位,方便后期管網維護。該做法成功應用于西街周邊29條街巷的提升改造,累計惠及居民2萬余人,有效提升了街區基礎設施水平。
據市住建局名城保護管理科介紹,西街歷史文化街區位于泉州市鯉城區,2014年入選福建省首批歷史文化街區。街區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0多處,區域內有世界文化遺產點開元寺。街區保留著大量風姿獨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樓群,是一個活的建筑博物館,既蘊含著古城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又訴說著古城革故鼎新的滄桑巨變。
街區保護范圍北至大寺后、清軍驛,南至許厝埕,西至胡尾巷,東至究史巷,總面積50.9公頃。其中,核心保護范圍主要包括開元寺、西街兩側院落單元、舊館驛巷兩側院落單元、井亭巷兩側院落單元,面積25.2公頃;建設控制地帶為街區保護范圍內核心保護范圍以外的其他區域,面積25.7公頃。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