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寧波大學主導的科研項目被成功“送上天”,吳翊樂(右三)是團隊成員之一。
11月1日凌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在轟鳴聲中直沖云霄。這一刻,無數人為之振奮,而其中更有一份屬于泉州人的驕傲——寧波大學新藥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泉州人吳翊樂參與的科研項目,隨飛船進入中國空間站,開啟了一場探索生命起源的“太空實驗之旅”!
此次實驗名為“空間環境下遺傳密碼起源與手性的關系”,旨在通過微重力環境,探究氨基酸-核苷的手性組合規律,揭開地球生命為何“偏愛”左旋氨基酸的奧秘。吳翊樂解釋道:“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蛋白質都由左旋氨基酸構成,但為何‘右旋’被自然淘汰?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或許能為我們提供答案。”
太空實驗絕非易事。微重力環境下,連“混合溶液”這樣的常規操作都需反復攻關。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浙江工商大學,歷經無數次嘗試,最終創新采用微流控芯片與離心技術攻克難題。
“十年磨一劍,我們終于等到這一刻!”吳翊樂感慨道。未來幾個月,他將與團隊成員實時監測太空中左旋、右旋氨基酸的“競賽”,待樣品返回地面后進一步分析,力爭為生命起源研究貢獻關鍵“拼圖”。
能在航天科研領域嶄露頭角,離不開吳翊樂多年來的積累與沉淀。這位來自泉州的科研骨干,中學階段就讀于晉江,打下了扎實的知識基礎。此后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廈門大學,一路深耕化學領域,2016年獲化學博士學位后,又赴香港中文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如今,他已是寧波大學新藥技術研究院的核心科研骨干,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SCI論文35篇,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
從晉江校園的求知少年,到躋身太空實驗的科研骨干,吳翊樂的成長軌跡,生動詮釋了“厚積薄發”。而他的科研故事,也與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同頻共振——近年來,我國空間站全面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為全球科學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科研平臺,讓更多像吳翊樂這樣的科研工作者,有機會將探索的目光投向星辰大海。
“盡管我們的工作只是科學海洋中的一滴水,但希望通過努力,為人類探索宇宙貢獻一份中國科研人的力量。”吳翊樂的話語中,滿是對科研事業的敬畏與執著。而這份執著,不僅是中國航天“泉州身影”的生動注腳,更成為激勵更多年輕人追逐科學夢想的力量。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