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2025中國網絡文學論壇網絡文學創作分論壇在泉州酒店舉行。
作為行業年度重要交流平臺,本次分論壇聚焦網絡文學創作核心議題,吸引了閱文集團、番茄小說等頭部平臺高管,核融爐、任歡游等資深網文作家,以及行業研究學者等近80位嘉賓參會。
與會者圍繞“網絡文學年度創作特征及趨勢”“‘大文學觀’視域下的網絡文學”“網絡文學的歷史化與經典化”三大議題展開深度研討,既分享一線創作實踐經驗,也剖析行業轉型痛點,為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路徑提供了多元思路與重要參考。
年度趨勢——
從“爽感”突圍 向“質感”深耕
在議題一“網絡文學年度創作特征及趨勢”中,閱文集團副總編輯田志國指出,網絡文學正從“爽感”向“質感”跨越,快節奏爽文逐漸被重敘事深度與文化內涵的作品取代。他強調,傳統文化與現代題材融合成新潮流,AI技術為創作與出海賦能,推動行業向高質量、全球化發展。
番茄小說主編林濰洲分享實踐經驗,平臺通過現金扶持、征文活動,推動創作呈“多元化、精品化、年輕化”特征,《冒姓瑯琊》實現出版與短劇改編雙豐收,超百部作品簽約版權開發,彰顯免費閱讀模式的內容價值。短篇小說成新亮點,網文作家“核融爐”呼吁,創作者在AI浪潮下堅守個性,拒絕快餐式創作。網文作家“任歡游”則提出“返璞歸真”,主張去除冗雜、減少套路,讓故事服務于人性探討。題材方面,歷史網文更趨精細,網文作家“怪誕的表哥”表示,創作者聚焦市井小人物,還原歷史風貌;網文作家“紙老虎”指出,女性角色主體性增強,作品融入社會熱點,以強互動性突破圈層。
大文學觀——
跨媒介融合 拓影響力邊界
在議題二“‘大文學觀’視域下的網絡文學”中,北京作協網絡作家分會駐會副主席李小靈以湘西邊城為例,提到沈從文的《邊城》讓茶峒更名并成為湖南熱門景區,印證文學的現實力量。她指出,網絡文學雖在IP改編、出海中表現突出,但需回歸文學本質,創作出有思想、有情感的精品,呼應“大文學觀”對文學價值的追求。
河北作協研究員桫欏明確“大文學觀”核心:打破純文學壁壘,納入網絡文學等文本。他強調,網絡文學要依托5億多文學人口實現全民共創,同時需摒棄“為爽而爽”,通過跨媒介融合(如影視、游戲)拓展影響力。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副研究員湯俏表示,網絡文學應融合純文學與大眾文學,在傳承中創新。網文作家“遠瞳”稱AI降低了插圖、音樂等衍生創作門檻,未來網絡文學或成“文本+多媒介”的交互式形態,但“故事”仍是核心。網文作家“白羽摘雕弓”則針對IP出海,建議通過塑造東方特質世界觀、細化人物成長線,讓海外讀者共情,助力文化傳播。
歷史化與經典化——
扎根現實土壤 承擔文化使命
在議題三“網絡文學的歷史化與經典化”中,河北省作協黨組書記王振儒介紹,河北通過三項舉措推進網絡文學發展:聚焦價值導向,倡導現實、歷史及科幻題材創作,培育《浩蕩光榮之路》等作品;強化隊伍建設,搭建作家與平臺溝通橋梁,提供維權服務與培訓;推動成果轉化,評選網絡小說榜單,助力作品傳播。
山東省作協黨組成員曲藝指出,大文學觀需涵蓋多維度,網絡文學要適應新時代、關注大時代。網文作家“季越人”認為,網絡文學20年完成從草根到主角的蛻變,100部優秀作品入藏國家圖書館,標志其進入體制化保存階段。經典化需時間檢驗,作家應平衡讀者期待與文學深度,在帶來閱讀愉悅的同時,承擔文化傳承使命。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