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揭榜領題賽上,由中科豐陽(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豐陽”)發布的“鞋模數字化設計中的幾何建模與優化關鍵技術研究”項目,被福州大學江夢茜博士團隊成功揭榜,成為“企業出題,博士解題”的典型案例。
這場跨越科研與產業的合作,源于企業迫切的轉型升級需求與科研團隊成果落地的強烈訴求,而大賽平臺則為雙方搭建了精準對接的橋梁,讓創新人才與產業資源實現高效聯動。
轉型之困 傳統建模的高度人工依賴
記者走進中科豐陽3D打印車間,封閉的打印艙內,均勻鋪展的金屬粉末上,多束激光按照設計程序快速移動。工作屏顯示,鞋模高101.7毫米,層厚0.03毫米,共3400層,已打印1529層。在三樓的研發部內,開發經理黃民黎正運用公司與江夢茜團隊合作研發的軟件系統進行3D模型設計,短短十幾分鐘,一張精細的3D鞋模圖案便呈現在顯示屏前。這樣的高效設計場景,在過去依賴人工建模的階段幾乎無法實現,而一場從人工建模到數字化建模的技術革命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傳統鞋底制造主要依賴于人工方式的模具制造,其流程包括設計階段、建模階段、模具制造以及試制與測試。在這個過程中,鞋底的三維CAD模型是連接設計與制造的關鍵橋梁。現有鞋底的三維CAD模型設計仍以人工建模為主,開發周期長、人工成本高、復用率低,且高度依賴人工經驗,無法滿足實際生產及高效、精準、個性化的市場需求。”中科豐陽副總經理郭培清坦言,如何擺脫依賴人工建模的弊端,依托人工智能技術開展鞋模數字化設計,是鞋模制造企業向數字化智造轉型升級的關鍵。
解題之道 校企協同研發全鏈路智能方案
正是這份迫切的轉型需求,讓中科豐陽在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揭榜領題賽上發布了技術需求榜單。江夢茜與團隊在人工智能及其落地應用的項目開發與管理方面具備豐富經驗,期盼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解決企業實際難題的方案。
企業與高校團隊的雙向需求讓合作成為可能——中科豐陽與福州大學成立研發中心,針對鞋模制造行業的核心痛點,江夢茜團隊為企業提供首套“設計—優化—部署”全鏈路智能解決方案,方案創新性融合生成式AI、微分幾何,達成三大核心指標:建模時間≤5分鐘、關鍵部位誤差≤0.3mm、支持可調參數的秒級響應。企業與團隊合作研發的全球首款“幾何—物理—AI”深度融合的鞋模設計智能生成引擎,實現從足型、2D線條輸入到三維CAD鞋模的全流程自動化。
憑借技術方案的先進性與對產業需求的精準匹配,江夢茜團隊成功揭榜。按照合作模式,中科豐陽出資支持研發,江夢茜團隊負責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投錢,博士解題”的高效協作機制。“過去從2D圖到3D圖需要3天時間,現在通過我們研發的軟件系統,AI一鍵生成可以將時間縮短至10到15分鐘。”郭培清介紹,智能化的運用不僅提升了效率,節省一半人力成本,更讓鞋模的準確率從過去的60%提升至95%。
合作之效 企業與科研團隊的雙向飛躍
中科豐陽與江夢茜團隊的合作案例正是大賽成效的生動縮影。作為我國規模最大、層次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博士后賽事,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揭榜領題賽為企業與博士后團隊搭建了精準對接的橋梁。通過揭榜領題模式,賽事有效打通“企業需求”與“科研供給”之間的通道,讓博士后人才的創新活力與企業的產業資源深度融合,既加速科研成果轉化,也為企業轉型升級注入動能。
目前,江夢茜還擔任福州大學晉江校區“智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聚焦前沿科研成果賦能泉州當地企業。“這次參賽,我最大的收獲是‘讓科研不再停留于實驗室’。”江夢茜感慨,通過與中科豐陽合作,團隊切實感受到企業的技術痛點,同時倒逼自己重新思考“科研的價值在于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希望通過賽事平臺讓更多企業看到‘科研+產業’融合的可能性,未來有機會對接更多泉州企業,讓更多科研成果真正走進生產車間,為綠色制造、產業升級貢獻更多力量。”她表示。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